2023-01-22 14:56:30 来源:CEO脑思维
电影《怦然心动》里说,这世上,有人住高楼,有人在深沟,有人光芒万丈,有人一身锈。当你在挤早高峰的地铁时,有人坐着迈巴赫去上班;
当你加班晚归的路上,啃着煎饼果子充饥时,有人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璀璨夜景吃着法餐……
(资料图片)
人与人,每天都是24小时,你生活也足够用力,为什么却仍深陷底层,总是穷忙一场?《菜根谭》里说:人生太闲,则别念窃生。太忙,则真性不见。
穷忙族
像陀螺一样原地打转
身边的年轻人中,张晓刚是一个足够用力生活的人。他26岁,在一家公司做普通职员,每天朝九晚五,工资3000多,下班后,还兼职做代驾,经常忙到凌晨。
一次帮我做代驾时,凌晨的街道冷冷清清,聊到这几年在大城市打拼的日子,他突然情绪很低落,和我说:
“姐,你说我不够努力吗?付完房租、水电费,每月没剩啥钱,还是那么穷?”
身边,像张晓刚一样,生活足够用力的年轻人很多。
27岁的杨旭每天过得也是紧紧张张,一个人在省会城市打拼,早晨7点多出门,晚上要7点多才回到家。
“再自己做饭,等吃完饭经常8点多了,累得什么也不想干,也不想想明天的事儿,第二天起来还是这个节奏,循环往复。”
每一天,穷忙族没闲着,忙得团团转,工作、加班,贼忙、贼累、贼操心,可生活还一地鸡毛,没有什么高光时刻,就像陀螺一样在原地打转……
穷忙一族,一天的忙碌之后,感觉每天的努力和奋斗就像“拳头打在棉花上”,使了很大劲,却充满无力感;
每天回到出租屋,关上门,只想瘫在床上,有些气馁,有些困惑,为什么自己挺忙,生活却没有大的改观呢?
被短视套牢
就会深陷穷忙
为什么足够努力,却仍然会受穷呢?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塞德希尔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·沙菲尔通过研究证明:
因稀缺而导致短视、视野狭窄,让年轻人陷入了穷忙的生活状态。
香港电台曾做过一档真人秀节目,叫做《穷富翁大作战》,出身豪门的企业家田北辰,兜里只揣着50元的生活费,开始体验做清扫工。
住“笼屋”,为坐不起13元的地铁而坐通宵巴士去上班……做工9个小时后,他已累瘫,而身边的“同事”还要熬夜做兼职;
这个每天曾指挥上千人的企业家,在经过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和生活在太过嘈杂的笼屋里,已没有时间和心气去规划明天,心里想得就是“今天吃什么”、“住哪里”……
当他向同事“请教”哪里能买到15元的盒饭时,人们发现,田北辰思考模式开始变得像个“穷人”。
去做不紧急
但重要的事
如何改变整日穷忙的现状呢?在《稀缺: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》中给出了解决方案:
适当的有些时间,让一些重要的事进入视野,这是走出穷忙状态的一大方法。
在我们忙于眼前紧急的事儿时,我们也要空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,去规划一下,做一些对我们人生来说,不紧急却重要的事。
赚房租、交水电费、饭钱等,这些都是眼前紧急的事,而这些对于整个人生来说,都是小事,而人生要逆袭,是要去做一些不紧急,但却重要的事。李想用了一年多时间,从穷忙中走了出来。
5年前,他从一所大学的法学本科毕业,签到上海一家公司做法务,工资6000元,当时遭到一群同学的羡慕,可是没想到魔都生活成本高,6000元工资仅够生活费。
这样干了两年多,李想每天累够呛,生活却不见什么起色。他思考了一段时间,辞职回老家,卧薪尝胆一年多,考过了司法考试。
之后,他又重新杀回魔都,从底薪3000的律师助理干起,现在仅两年多的时间,收入已几十万,日子蒸蒸日上。
人生,别总着急一味急匆匆的赶路,时常停一停,才会跳出因穷忙而带来的短视,看清自己的现状,看清要走的方向。时常“放空”,才能跳出“穷忙”,一步步走向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。